科创板采用什么估值模型
科创板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了更为便利和灵活的融资渠道。然而,由于科创板企业的业务和成长特点与传统企业差异较大,传统的估值方法在科创板上可能失效。小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科创板采用的估值模型:
1. 传统估值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估值方法包括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在业务成熟度高、营收利润稳定的公司中应用广泛。然而,在科创板上市的许多初创公司中,存在着市场历史短、往年数据缺失的问题,这使得传统估值方法在科创板上失去了一定的适用性。
2. 科创板的特殊定位
科创板的定位是重点覆盖高新科技领域,因此上市的公司大多是高科技、成长性较强的企业。这使得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法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可能会面临一些短板。因此,在科创板上市公司预计市值报告中,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可能会成为主流的估值方法。
3. 科创企业的成长模式和估值方法
科创企业的成长通常经历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适用的估值方法也不同。在初创期,企业往往缺乏稳定的营收和现金流,可以采用风险资本法或市场比较法进行估值。在成长期,企业的产品营收、现金流和利润趋于稳定,可采用市盈率估值法和现金流贴现模型。而处于成熟期的科创企业,还可以采用股利贴现模型。
4. 实操案例分析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创板企业的估值方法。例如,申万宏源建议在利用PB-ROE框架结合现金流模型进行估值时,医药企业常采用管道和研发投入的现金流模型进行估值。此外,还可以分析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案例,为科创板的估值提供更多参考。
科创板的开板和注册制的实行,意味着市场化定价方式与更自由的估值模型的应用。传统的估值方法在科创板上可能失效,相应地,自由现金流折现法、风险资本法、市场比较法等新的估值方法将成为科创板企业估值的主流。随着科技创新和创业环境的不断发展,科创板的估值模型也将不断完善和演进。
- 上一篇:双债增强LOF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平安证券公司如何招聘